此前,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公示的2024年第4批拟批准登记的17个40%丙硫菌唑·戊唑醇悬浮剂产品,现已正式获得登记。中国农药信息网显示,首次批准日期为2024年5月21日。这是自2015年丙硫菌唑化合物专利到期及2018年硫化工艺专利到期后,国内迎来的首个登记高潮。
40%丙硫菌唑·戊唑醇悬浮剂成为登记大热门
该批次由绍兴领先作物等17家农药企业获得登记的40%丙硫菌唑·戊唑醇悬浮剂产品,登记作物均为小麦,病害防治靶标主要是小麦赤霉病、白粉病和锈病。施用方法均推荐采用喷雾方式。具体产品信息见下表1。
表1 17个新登记40%丙硫菌唑·戊唑醇悬浮剂产品信息 |
在此之前,我国登记有效期内的丙硫菌唑与戊唑醇复配产品有4个,包括3个40%丙硫菌唑·戊唑醇悬浮剂。此外,2024年3月,安徽久易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还登记了一个仅限出口到加拿大、白俄罗斯的50克/升丙硫菌唑·戊唑醇乳油产品。
40%丙硫菌唑·戊唑醇SC:新型复配型杀菌剂
40%丙硫菌唑·戊唑醇SC是一种新型复配型杀菌剂。丙硫菌唑和戊唑醇虽然都具有三唑结构、作用机理相同,但作用位点不同,且不存在交互抗性,两者混用兼具保护和治疗双重功效,内吸性好,持效期长且防效稳定。该复配型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、白粉病、锈病防效突出,能起到一药防三病的作用,同时在小麦返青起身期使用对纹枯病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,大大提高了性价比。
面对小麦赤霉病等病害重发风险,40%丙硫菌唑·戊唑醇SC登记恰逢其时
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,小麦历年种植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2%~30%,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2%~27%,是我国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。根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发布的2024年全国小麦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,以及3月底召开的全国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会议的研判结果,小麦赤霉病等主要病虫害在主产麦区面临较高的重发风险,预计总体发生面积将达到8.9亿亩次。40%丙硫菌唑·戊唑醇SC的登记恰逢其时,进一步丰富了国内小麦病害防治的药剂选择,特别是在赤霉病、白粉病和锈病等主要病害的高发区域,这些高效杀菌剂的应用将显著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,也为种植户提供了更为高效、环保的防治方案。
丙硫菌唑——农药杀菌领域的“蓝血品牌”
丙硫菌唑自上市以来快速发展,市场供需两旺,成长趋势良好。2013年以来市场地位不断提升,当前已经成为杀菌剂市场第二大、谷物用杀菌剂市场第一大品种,近几年全球市值屡屡突破12亿美元。
据中国农药信息网数据,截至目前,我国登记有效期内的丙硫菌唑产品总计62个,其中原药登记32个,制剂方面,单剂7个(3个仅限出口),混剂23个(1个仅限出口)。从我国丙硫菌唑产品登记趋势图可以看出,近几年我国丙硫菌唑产品登记数量持续攀升。比较明显的是,从2023年以来丙硫菌唑原药登记持续增加,为制剂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更多选择,尤其2024年以来制剂产品登记趋势显著增加。这反映出我国在丙硫菌唑的终端应用市场已经逐渐铺开,相关企业在丙硫菌唑市场开拓方面的活跃态势。
丙硫菌唑复配开发潜力巨大
目前,我国登记有效期内的丙硫菌唑混剂复配成分仍然比较单一,多是与戊唑醇混配,其他与多菌灵、咯菌腈·噻虫胺仅有个别复配产品登记。但从国内丙硫菌唑组合物相关专利情况看,国内农药企业在丙硫菌唑的复配开发上蓄力很足,与氟唑菌酰胺、吡唑醚菌酯、醚菌酯、肟菌酯、咯菌腈、氟唑菌苯胺、精甲霜灵、百菌清、苯醚甲环唑、氯氟醚菌唑、Florylpicoxamid、枯草芽孢杆菌等数十种农药成分都有混配研究,后续登记开发空间很大。
丙硫菌唑在中国市场上仍处于一个充满机遇的蓝海阶段,尚未达到市场饱和点。然而,据AgroPages世界农化网年初不完全统计,近两年丙硫菌唑产能迅速扩张,原药合计申报达5.67万吨,时至今日这一数值已突破6.5万吨。伴随着产能的大幅扩张,未来几年这一赛道将不可避免地愈发拥挤而激烈。面对现阶段该产品的市场开发趋势,建议企业在终端应用市场持续创新深耕,开发出能够满足不同作物和病虫害防治需求的制剂产品,聚焦价值创新,丰富产品线,不断强化企业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。同时,企业应积极拓展国际视野,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,特别是丙硫菌唑需求强劲的拉美等地区。通过国际化战略,一方面分散国内市场的竞争风险,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塑造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。
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,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,仅供学习、交流使用,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。